熱門搜索:GJB9001認證CMMI/CSMM/SPCA/Aspice認證ITSS認證DCMM/DSMM認證CCRC認證
國軍標要求的產品“六性”到底是什么?裝備質量前言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測試性、安全性、環境適應性統稱“六性”,這是GJB9001中明確提出做為產品實現策劃必須要考慮和滿足的要求,是武器裝備產品開發中除功能特性外要滿足的質量特性。我們搜集整理了這份資料,分兩部分為大家詳細的解讀“六性”的基本概念和相互關聯。
產品全特性質量特性
1、六性基礎知識
1可靠性
1.1 可靠性的由來
飛機上的電子管故障
1.2 可靠性的發展
1.3 產品質量與可靠性的關系
質量管理與可靠性的關系
1.4 可靠性的定義與內涵
規定條件、規定時間、規定功能、能力
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
基本可靠性和任務可靠性
1.5 關聯故障與非關聯故障
責任故障與非責任故障
1.6 產品故障浴盆曲線
早期故障期
偶然故障期
耗損故障期
2維修性
2.1 基本概念
維修性和時間相關的概念
規定的條件、規定的程序和方法
現場可更換單元(LRU)
車間可更換單元(SRU)
2.2 維修的分類
預防性維修
修復性維修
2.3 維修級別
基層級維修
中繼級維修
基地級維修
2.4 維修性要求
維修性定量要求
維修性定性要求
3保障性
3.1 基本概念
設計特性、保障資源
平時戰備需求、戰時使用需求
戰備完好性
保障系統
3.2 保障性參數
可用度
3.2 保障性與可靠性、維修性的關系
保障性與戰備完好性的關系
產品全特性質量特性
4測試性
4.1 測試性定義
測試性是產品(系統、子系統、設備或組建)能夠及時而準確地確定其狀態(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降低),并隔離其內部故障的一種設計特性。
設計特性:測試性是一種設計特性,它既包括了對主裝備(任務系統)自身的要求,又包含了對測試設備的性能要求。
狀態確定能力
故障隔離能力
4.2 測試性參數
故障檢測率
關鍵故障檢測率
故障隔離率
虛警率
不能復現率
平均故障檢測時間
平均故障隔離時間
平均虛警間隔時間
平均診斷時間
診斷有效性等等……
現對其中重要參數進行詳細講解:
5安全性
5.1 基本概念
安全性是產品所具有的不導致人員傷亡、系統毀壞、重大財產損失或不危及人員健康和環境的能力。安全性是各類裝備都具有的一種固有屬性,與可靠性、維修性和保障性等密切相關,是各種裝備必須滿足的首要設計要求,是通過設計賦予的裝備屬性。
危險:可能導致事故的狀態或情況。危險是事故發生的前提或條件,可以用危險模式或危險場景來描述。
危險控制:保證將發生危險事件的風險保持在可接受極限水平之內的過程,包括制定待實施的工程技術和管理決策,及時實施危險減少或消除措施,并監控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殘余危險:采取危險消除、減少等措施之后,系統雖滿足安全性要求,但系統中仍存在的、不能或不打算采取進一步安全性改進措施的危險。
安全可靠度:在規定一系列的任務剖面中,不發生由于系統或其設備故障造成災難性事故的概率。
5.2 安全性與可靠性的關系
安全性與可靠性都是產品固有的質量特性,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5.3 危險源及其分類
危險源是分為以下幾類:
產品自身的危險:產品中或產品使用的材料中的固有危險、設計缺陷和制造缺陷。
人為差錯:由使用或維修設備時的人為差錯造成的危險,如地勤人員錯將副翼控制導線交叉連接,會造成飛機飛行時的控制危險。
設備故障:對安全性產生直接影響的設備故障也是造成危險不容忽視的因素。例如飛機在飛行中發動機出現了空中停車故障,是一種很有可能造成機毀人亡事故的危險。常稱為故障危險源。
有害環境:很多自然環境和誘發環境都可能造成災難性后果,如雷擊、龍卷風、地震、酸雨,以及密閉空間內(如飛機駕駛艙)的高溫可能使里面的人無法忍受。常稱為一般危險源序號。
危險分類
5.4 事故風險評價常用方法
危險源評價指數方法(RAC方法)將決定危險事件風險的兩個因素--危險嚴重性和危險可能性,按其特點劃分為相對的等級,形成事件風險評估矩陣來進行事故風險指數評估。
危險可能性等級
事故風險評價指數矩陣
事故風險處理原則
6環境適應性
6.1 基本概念
環境適應性是裝備(產品)在其壽命期預計可能遇到的各種環境的作用下能實現其所有預定功能和(或)不被破壞的能力。是裝備(產品)的重要質量特性之一。
自然環境:在自然界中由非人為因素構成的那部分環境。
誘發環境:任何人為活動、平臺、其他設備或設備自身產生的局部環境。
平臺環境:裝備(產品)連接或裝載于某一平臺后經受的環境。平臺環境受平臺和平臺環境控制系統誘發或改變的環境條件的影響。
6.2 環境適應性設計
兩種途徑:
采取改善環境或減緩環境影響。
選用耐環境能力強的結構、材料、元器件和工藝等。
環境適應性設計應與環境適應性研制試驗、使用環境試驗、自然環境試驗和其他工程研制試驗緊密結合,充分利用試驗信息,對所發現的環境適應性薄弱環節采取設計措施加以糾正。
環境適應性設計要點
在裝備(產品)設計過程中應根據環境適應性要求,參考相應的環境適應性設計手冊,采用適當的技術和方法是產品達到規定的環境適應性水平。
成熟的環境適應性設計技術
適當的設計余量
防止瞬態過應力作用的措施
選用耐環境能力強的零部件、原材料
采用改善環境或減緩環境影響的措施,如冷卻、減震
環境防護設計,如涂層保護、密封設計
可靠性、安全性、維修性、測試性、保障性均直接或間接與故障密切相關
可靠性、環境適應性代表了產品高可靠(無故障)工作
耐久性代表了產品長時間無故障工作的能力
安全性部分代表了產品故障安全能力
維修性代表了便于預防和修復產品故障的能力
測試性代表了快速診斷產品故障的能力
保障性代表了與故障相關的維修保障能力
用“故障”可以把上述屬性橫向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六性--圍繞故障工作
六性技術方法應用
“六性”有相對完善的理論基礎和工程技術體系
需要在研制、生產過程中綜合運用“六性”技術,系統開展“六性”設計、分析、試驗、驗證工作,對“六性”工程活動有效管理
針對武器裝備研制、使用和保障要求,對武器裝備的功能特性、“六性”、進度、費用等要求綜合考慮和權衡分析,不斷優化武器裝備的設計方案和保障方案
1、測試性技術常用方法
可靠性建模、預計、分配技術
故障模式影響及其危害性分析(FMECA)
故障樹分析(FTA)
潛通路分析
電路容差分析
耐久性分析技術
環境應力篩選
可靠性評估
可靠性增長
FRACAS等……詳見GJB450A《裝備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等可靠性工程技術標準
2、維修性技術常用方法
維修性建模、預計、分配技術
故障模式影響及其危害性分析(FMECA)
維修性分析
可達性分析
標準化與模件化設計
維修性驗證
維修性核查技術
維修性分析評價
維修性增長管理等……詳見GJB368B《裝備維修性工作通用要求》等維修性工程技術標準
3、保障性技術常用方法
保障性設計是將保障性的要求、保障資源及費用納入系統設計的一系列方法和活動。
保障性設計
保障性分析
故障模式影響及其危害性分析(FMECA)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分析(RCMA)
維修級別分析(LORA)
使用與維修工作分析(O&MTA)
保障性試驗、評價、驗證技術等……詳見GJB3872《裝備綜合保障通用要求》等保障性工程技術標準
4、測試性技術常用方法
測試性設計是把產品測試性要求設計到產品中,使產品具有故障檢測能力。測試性設計的主要工作
被測單元和外部測試設備之間的兼容性設計
被測單元的機內測試(BIT)設計
被測單元的結構設計等……
裝備測試性技術方法常用的有:
測試性指標制定
測試性數據收集與分析
測試性建模預計、診斷技術
測試性設計準則
測試性初步設計與分析技術
測試性詳細設計與分析技術
測試性驗證技術等……詳見GJB2547《裝備測試性大綱》等測試性工程技術標準
5、安全性技術常用方法
安全性設計是產品實現安全性要求的工程設計,以確保產品在任務過程中不發生導致人員傷亡、健康惡化、設備損壞和環境損害的各種意外事故。
安全性設計主要內容是識別在產品中存在的兩類危險源:故障危險源與一般危險源,并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防止。其中故障危險源是指既導致任務失敗(可靠性降低)同時又會引發安全事故的故障,一般危險源是指雖不直接影響任務成敗,但存在安全事故隱患的事件。
安全性設計準則
安全性評審
初步危險分析
系統危險分析
使用與保障危險分析
設施與設備的危險分析
職業健康危險分析
安全性試驗、評價與驗證等……詳見GJB900《系統安全性通用大綱》等安全性工程技術標準
6、環境適應性技術常用方法
環境分析
環境適應性設計準則
環境適應性預計
實驗室環境適應性研制試驗
自然環境試驗
使用環境試驗
環境適應性評價等……詳見GJB4239《裝備環境工程普通要求》等環境適應性工程技術標準
“六性”技術方法應用要點
1、進行專項策劃、運用“六性”技術
建立先進的設計理念,進行專項策劃,形成“六性”頂層要求,規定具體工作項目要求
制定并貫徹“六性”設計準則,開展“六性”專項設計、分析
實現“六性”與戰術技術性能同步策劃、同步設計、同步驗證
2開展綜合權衡,優化設計方案
開展各特性的綜合設計分析及與專用特性的同步設計、分析
進行“六性”參數指標與戰技指標之間的權衡,“六性”參數指標與進度費用之間的權衡、基本可靠性與任務可靠性之間的權衡等
在規定的約束條件下,得到最合理的設計方案,確保系統效能最優
3、六性管理
六性工作目的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確”,實現一次成功是從六性設計與分析、實驗與評價、管理與控制等方面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從而有效節約時間和資源。
預防故障和缺陷是可靠性工程的核心
發現缺陷和故障是可靠性工程的關鍵
糾正缺陷和故障是實現增長的重要手段
1、 六性管理重要內容
制定六性發展戰略
六性是設計出來的、制造出來的、管理出來的
在設計中賦予、在生產制造中保證、在使用中發揮--離不開的六性管理
從系統工程的觀點出發,對設計開發、生產、使用各階段開展六性策劃、組織、監督和控制
企業應制定和實施六性發展戰略
發展戰略包括:
提出六性目標
明確六性工作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建立六性研究機構和隊伍
制定中長期六性培訓計劃
建立信息系統
制定六性工作規范或標準
明確各類人員的六性職責等……
六性工作基本原則
六性工作必須遵循預防為主、早期投入的方針,應把預防、發現和糾正設計、制造、元器件及原材料等方面的缺陷和消除單點故障作為六性工作重點。
六性要求源于系統戰備完好性、任務成功性,六性要求要相協調,確保合理、可實現。
在研制階段,六性工作必須納入裝備研制工作,統一規劃,統一管理。
六性設計必須遵循“采用成熟設計”的原則,控制新技術在新研裝備中所占的比例。
六性評審時轉階段決策的提供依據,必須加強對研制和生產過程中六性工作的監督與控制,嚴格進行六性評審。
盡可能通過規范化的工程途經,利用有關標準或有效的工程經驗,開展六性工作。
在選擇六性工作項目時,應根據產品所處階段、復雜和關鍵程度、使用(貯存)環境、新技術含量、費用、進度等因素對工作項目的適用性和有效性進行分析,以選擇效費比交稿的工作項目
六性工作計劃
六性工作計劃的主要內容:六性工作計劃應明確研制各階段中,要做哪些工作,怎樣做,由誰做,何時做以及需要哪些保證條件與資源等內容
在編制六性工作計劃時,應注意:
明確六性工作管理和實施機構及其職責,以及保證計劃得以實施所需的組織、人員和經費等資源配備
六性工作與產品研制計劃中其他工作協調的說明
應明確實施計劃所需的數據資料的獲取途徑或傳播方式與程序
相應的保證條件
六性評審
六性評審基本原則
六性評審點的設置
2、 歸零管理
技術歸零:定位準確、機理清楚、問題復現、措施有效、舉一反三
管理歸零:過程清楚、責任明確、措施落實、嚴肅處理、完善規章
3、FRACAS
建立故障報告、分析和糾正措施系統(FRACAS),是為及時發現并報告產品故障、分析故障原因,制定和實施有效的糾正措施,對故障進行閉環控制,以防止故障重復出現,從而改善其可靠性。它是促進產品可靠性增長,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
建立FRACAS要求
FRACAS實施要點
注:由于行業不同,六性術語、執行標準可能有差異,請參考本行業的相關規定。
本文由深圳軍工檢測(http://WWW.ancheshenghui.com)電子產品檢測http://WWW.ACjiance.cn整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