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SO9000-3:
自從1987年發布ISO 9000族規范以來,ISO 9000族規范曾經成為全球最有影響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規范。在ISO 9000族規范中,與軟件企業關系最親密的是《ISO 9001 質量體系-設計、開發、消費、裝置和效勞的質量保證形式》和《ISO 9000-3 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規范第三局部:ISO 9001在計算機軟件開發、供給、裝置和維護中的指南》。
ISO 9000-3作為軟件企業施行ISO 9001的指南,對其中的20個質量要素作了進一步的解釋與闡明。其主要思想是:軟件的開發和維護有著一系列的任務。這些任務的順利完成需求各級管理層和開發人員的共同配合和分歧諧和。其中高級管理層應該依據其在過去工作中積聚的經歷來制定總體戰略,下一層的管理者擔任制定用來完成總體戰略的施行方案,并管理他們所制定方案的執行。開發人員在方案時間內、以盡可能低的費用開發出滿足功用請求的軟件的前提是精確天文解用戶需求。
需求指出的是,ISO 9000-3對軟件企業的軟件開發和維護活動起到的是指導性的作用,不帶有強迫性,而具有倡議性。一個軟件企業在貫徹和執行ISO 9000-3的過程中,應該依據企業本身的根底和現狀,有針對性地展開軟件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活動。軟件企業影響軟件質量的全部要素在軟件生命周期內一直處于被監控的狀態,完成持續不時的質量改良。
此外,ISO/IEC于1995年制定了《信息技術-軟件生存周期過程》(ISO/IEC 12207:1995),全面系統地描繪了軟件生存周期過程,是ISO 9000-3施行指南的進一步擴展。
(二)兩者之間的聯絡和共同點
(1)在根本原理方面,ISO9001和CMMI都非常關注軟件產質量量和過程改良。特別是ISO 9000:2000版規范增加持續改良、質量目的的量化等方面的請求后,在根本思緒上和CMM愈加接近。
(2)兩者都強調“該說的要說到,說到的要做到”。對每一個重要的過程應構成文件,包括指導書和闡明,并檢查交貨質量程度。
(3)獲得ISO9001認證關于獲得CMMI認證的等級證書是有益的,反之,獲得CMM等級證書,關于尋求ISO 9001認證也是有協助的。
(三)兩者之間的不同點
(1)在方式上,CMMI分為5個等級(第1級級別最低,第5級級別最高),與ISO 9000審核后只要“經過”和“不經過”兩個結論相比,CMM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企業在獲得低級別證書后,可依據高級別的請求肯定下一步改良的方向。針對性行業性很強,在過程的量化更詳細,更有操作性。
(2)CMMI沒有完整滿足ISO 9001規范的一些特定請求,但包含了大局部的請求。ISO 9001規范只是質量管理體系的最低可承受原則,不能說已滿足CMM的大局部請求。ISO 9001要素觸及到的CMM級別的對應表,在詳細的內容上它們并不是逐個對應,有的固然觸及到了,但在請求的水平上也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