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化融合指的是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用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發展,堅定不移的走創新型工業化的道路,是指高層次的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兩化融合的重點部分就是以信息化為技術基礎,工業制造企業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模式。
兩化融合對企業發展的意義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指導思想方針政策。作為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突破口,現代制造工業企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義務。現代制造工業企業信息化將現代電子信息技術與產品研發技術,企業管理技術,工業制造技術相結合,改變和完善企業自主產品研發,生產制造,企業管理和商務運用各個企業管理和產品制造環節,從而實現生產制造信息化,產品研發信息化,企業商務信息化和企業管理信息化,帶動企業技術,產品,管理的創新,全面提升企業核心市場競爭力。
生產制造業是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表現,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的物質基礎。生產制造業信息化是走向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由之路,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主要貢獻領域。目前,生產制造企業已經成為互聯網的企業,全球化的企業,信息化的企業。
一方面,中國以廉價的勞動力為生產業核心的制造成本優勢已經一去不復返。用戶需求不斷變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技術改革更加猛烈,能源環保需求日益嚴格等多方面因素,都加深了產品生產制造過程的復雜程度;
一方面,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商業,智能制造,移動應用,3D打印等電子信息技術的健康快速發展,給工業制造業帶來了很多發展機遇。在社會變革和制造業強烈需要轉型升級的大背景和前提下,制造業面臨著響應市場需求的挑戰形勢,面臨著風云變化的市場形式,面臨著不斷縮短的產品生產制造周期,面臨著日益突出的客戶個性化需求等形勢壓力。而且,外部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與社交網絡的不斷興起,迫使生產制造業企業在面對解決外部壓力的同時,更需要抽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提升與客戶和市場溝通的能力。
在信息化發展的初期,第一階段,大家還不是很清楚到底信息技術會對工業化產生什么作用,并且發展方向并不明確,因此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關系用了“推動”兩個字,起到發展方向性的動作的還是工業化自己本身,因此很多電子信息化系統是對手工操作進行計算機化,用以來計算機代替手工操作,達到大大提高管理效率的最終目標。第二階段,而后大家對信息化有了較深刻的了解,尤其是電子信息技術對改革企業管理的作用,所以在“十五”期間,就將信息化和工業化之間的關系由“推動”變為了“帶動”,雖然差距只有一個字,但是能動的主要部分已經由工業變成了信息化,也就是借助信息化所含有的先進管理理念來帶動企業的運作流程,管理,工具等方面的改革,信息化起到對工業化促進的作用。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電子信息產業與工業制造產業之間的行業邊界已經不再清晰,因此在“十一五”最后時期,國家重點推出了兩化融合戰略,也就是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