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能聽到企業提到兩化融合,兩化融合貫標有多么的好等等。在我國建國后提出要實現工業化,趕超發達國家,提出的兩化融合建設,這種兩化融合到底是什么呢?
兩化融合究竟是什么?
工業化和信息化是兩個歷史發展階段,發達國家都是先實現工業化,然后實現信息化,我國的兩化融合實際上是進入工業4.0階段,與西方國家工業化類似。
西方國家工業化三個階段:
蒸汽機時代:工廠內動力傳遞困難,限制了工廠規模,是“小工業時代”。
電力時代:能量(動力)傳遞無困難,工廠規模急劇擴大,進入“大工業時代”。
自動化時代:信息傳遞處理無困難,進入“后工業化時代”,走上了“兩化融合”。
兩化融合三個階段
傳統工業化階段(1949-1978):純國有的計劃經濟,學前蘇聯和自力更生,兩化融合既無需求, 又無動力,也無條件。
開放改革階段(1979-1999):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從純國有向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轉 變,從閉關自守向開放引進轉變。兩化融合在重點行業重點企業 開始探索發展。
全球化超速發展階段(2000-):加入WTO,面向兩個市場,利用兩種資源,國有企業改制改革 ,經濟超高發展,兩化融合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
兩化融合是兩個歷史進程的融合發展,信息化不僅帶動工業化,還要帶動和促進一切與工業化相伴隨的歷史進程, 使之融合發展。十八大將此概括為:“促進工業化、信息 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隨著建設經驗的不斷積累,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信息化環境下企業的發展不僅是技術的滲透與融合,更是一個管理優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