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很火,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兩化融合貫標試點又是什么呢?都說是企業可以申請的項目,那么什么是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什么是兩化融合管理體系?
兩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層次的深度結合,是指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兩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撐,追求可持續發展模式。兩化融合過程是企業獲取與企業戰略匹配的可持續競爭優勢的過程,是企業通過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獲取能夠增加其可持續競爭力的新型能力的過程。
企業兩化融合分為四個階段:基礎設施建設、單項應用、綜合集成和協同創新。根據之前的試點評估結果表明,當前我國多數工業行業處于從單項應用向綜合集成發展的階段。而無論是理論分析還是實證分析,信息化與兩化融合管理“兩張皮“是阻礙單項應用向綜合集成發展的主要原因。這造成了一些列嚴重后果:一是企業重復建設日益嚴重,信息化投入大;二是企業資源共享不足,相關業務流程不暢,總體效益不明顯,經濟學上稱之為邊際效益遞減,嚴重的甚至于信息化固化了不合理流程,固化了信息孤島,固化了部門、地區和層級間的利益分割格局,企業整理利益受損。
兩化融合適用于那些企業?
兩化融合管理體系適用于所有企業,不分領域、不分行業、不分規模。目前全國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的企業達4300余家,開展兩化融合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的企業達73000余家。貫標企業運營成本平均下降8.8%、經營利潤平均增加6.9%,企業貫標的自覺性、實效性不斷增強。
兩化融合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指導思想方針政策。作為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突破口,現代制造工業企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義務。現代制造工業企業信息化將現代電子信息技術與產品研發技術,企業管理技術,工業制造技術相結合,改變和完善企業自主產品研發,生產制造,企業管理和商務運用各個企業管理和產品制造環節,從而實現生產制造信息化,產品研發信息化,企業商務信息化和企業管理信息化,帶動企業技術,產品,管理的創新,全面提升企業核心市場競爭力。
生產制造業是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表現,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的物質基礎。生產制造業信息化是走向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由之路,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主要貢獻領域。目前,生產制造企業已經成為互聯網的企業,全球化的企業,信息化的企業。一方面,中國以廉價的勞動力為生產業核心的制造成本優勢已經一去不復返。用戶需求不斷變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技術改革更加猛烈,能源環保需求日益嚴格等多方面因素,都加深了產品生產制造過程的復雜程度;一方面,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商業,智能制造,移動應用,3D打印等電子信息技術的健康快速發展,給工業制造業帶來了很多發展機遇。
在社會變革和制造業強烈需要轉型升級的大背景和前提下,制造業面臨著響應市場需求的挑戰形勢,面臨著風云變化的市場形式,面臨著不斷縮短的產品生產制造周期,面臨著日益突出的客戶個性化需求等形勢壓力。而且,外部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與社交網絡的不斷興起,迫使生產制造業企業在面對解決外部壓力的同時,更需要抽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提升與客戶和市場溝通的能力。
兩化融合貫標簡單來說,就是信息化與工業化主要在產品技術,業務,產業衍生三個方面進行深度融合,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產量,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