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國家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制造業的支撐,中國需要一個加速的過程,要求我們在實現工業化的同時實現信息化,這是工業化的高級階段,也是信息化的高級階段,工業化與信息化相結合之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油然而生。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工業由大變強、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的行動綱要,兩化融合是制造強國建設的主線,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
1、兩化融合認知的發展
(1)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2)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作出決策)。
(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4)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2、中國兩化融合的發展
(1)傳統工業化階段(1949-1978),純國有的計劃經濟,學前蘇聯和自力更生,兩化融合既無需求,又無動力,也無條件。
(2)改革開發階段(1979-1999),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從純國有向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轉變,從閉關自守向開放引進轉變。兩化融合在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開始探索發展。
(3)全球化超速發展階段(2000-至今),加入WTO,面向兩個市場,利用兩種資源,國有企業改制改革,經濟超高速發展,兩化融合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
3、推動兩化融合發展的戰略政策體系(頂層設計)
通過總結提煉我國廣大企業在信息化環境下企業管理方面的實踐經驗、規律和方法, 形成一套兩化融合管理體系, 并在企業進行廣泛推廣應用,能夠全面提升企業兩化融合的成效,可帶動產業加速實現整體提升,為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提供重要途徑。